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服务 * 交通 * 交通服务
本市出台管理新政 进京证一年最多办12次
北京日报   2018-06-22

原标题:70.9万辆外埠号牌车长期在京使用,本市出台管理新政 进京证一年最多办12次

      6月15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发布《关于对部分载客汽车采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2019年11月1日起,外埠车进入六环路(不含)以内道路和通州区全域范围道路(不含高速公路主路)行驶的,须办理进京通行证。每辆车每年最多办理进京通行证12次,每次办理的进京通行证有效期最长为7天。

     月均三千辆车上外地牌

     目前,北京外地车“本地化”情况十分突出。6月15日,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时,自2016年交管部门推出网上办理进京证便民服务起,办证数量迅猛增长,日均办证数量已突破13万张,平均每周办理91万张。根据对近12个月的数据分析,约70.9万辆外埠号牌车辆连续办理进京通行证,长期在京使用。

     根据监测和调查,部分本市常住人口为规避小客车调控政策转而在外省市登记上牌,月均超过3000辆,严重影响了机动车总量调控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目前,在城市快速路上行驶的车辆中,外埠客车占比高达10%;五环路内居住区停放车辆中,外埠客车占比为5%至13%,五环路外已达到15%至29%。

     外埠号牌车本地化越来越严重。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越来越多的外埠号牌客车长期占用本市道路资源和停车资源,不仅加剧了交通拥堵、加大了道路交通安全运行压力,也使得本已十分紧张的停车资源更加紧缺,同时还增加了机动车尾气污染。最新一轮细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研究成果表明,机动车等移动源在本地排放中的占比明显上升,已高达45%,是上一轮解析结果(占比31.1%)的1.4倍。

     因此,综合考虑外埠号牌车辆临时来京办事、旅游等刚性需求和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客观约束,本市决定采用限制办理进京通行证次数的方式,加强进京通行证管理,主要思路是“保障短期来京办事,管控本地化长期使用”。

     正常临时办事不受影响

     《通告》提出,自2019年11月1日起,外省、区、市核发号牌(含临时号牌)的载客汽车,进入六环路(不含)以内道路和通州区全域范围道路(不含高速公路主路)行驶的,须办理进京通行证。每辆车每年最多办理进京通行证12次,每次办理的进京通行证有效期最长为7天。有效期届满前,车辆应驶出上述范围。六环路和通州以外的区域,由各远郊区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划定外省、区、市核发号牌(含临时号牌)的载客汽车凭进京通行证通行的区域。

     “这次出台的管理措施对于正常临时来京办事的人员没有影响。”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每辆外埠号牌车辆每年可以办理12次进京通行证,根据实际需要,既可以连续申办,也可以每月或不定期申办。按照每次最长有效期7天计算,每辆车每年可以在办证范围内通行的时间为84天,占全年时间的23%,可以满足临时来京办事、旅游等需求。

     与过去相比,需要办理进京证的行驶区域新增了通州区全域范围道路(不含高速公路主路)。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把通州区纳入需办理进京通行证的范围、与中心城区采用同等管理标准,是加强区域交通环境综合治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切实推动通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无证路边停扣减通行天数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路面行驶,新政对停放也做出了限制。未办理进京通行证或进京通行证超过有效期,在须办证通行区域内支路等级以上城市道路停放的,根据停放天数相应扣减当年可办理进京通行证的天数。未办理进京通行证或进京通行证超过有效期,进入上述范围道路行驶的,认定为“违反禁令标志指示行驶”的违法行为,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处罚。按照目前的规定,应依法处以100元罚款,并记3分。

     为确保政策落地实施,公安交管部门将在强化路面现场执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全市非现场执法监控设备,推进信息数据技术与交通执法实战全面融合,通过车辆通行证办理数据与前端执法设备采集信息关联比对,实现全数字化交通执法闭环管理,提高执法效能和管控效果。

     此前,由于网上办理进京证无需下载,增加了路面交警执法难度,也不便于全社会监督。《通告》明确指出,进京通行证应放置在车辆前风挡玻璃内侧左下部(通过“北京交警APP”办证的,需自行下载打印)。

     另外,已经领取外埠客运通行证的省际长途客运汽车和省际旅游客运汽车;军队、武警车辆及执行任务的警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无需办理进京通行证件。


权威解答

     1、正在研究以家庭为单位摇号

     问:如何解决“用车刚需”?

     答:“摇号政策”确实让很多市民暂时无法拥有私家车,但也正是由于大多数市民遵守小客车调控政策,愿意为了公共利益而减损个人利益,做出自我“牺牲”,才保证了北京城市的有序发展和正常运转。如果对于少数市民以登记外埠号牌来规避调控政策的行为不加以有效控制,既影响到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对于绝大多数遵守政策的市民来讲也是不公平的。

     近年来,市政府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对小客车数量调控政策不断进行优化,已经先后修订了3次。目前,对于增量部分,“以家庭为单位摇号”和“以停车位为条件摇号”等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方案都在积极研究中;对于存量部分,正在重点研究燃油小客车通过碳交易平台转让并变更为新能源小客车的可行性,既盘活存量,增加市民获得指标的途径,又同步实现机动车能源结构的优化。

     2、2020年机动车保有量不超630万

     问:本市对机动车调控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答:为实现机动车保有量合理、有序增长,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状况,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本市自2011年实施小客车总量调控政策。从2011年1月到2017年12月底的7年间,小客车净增95.5万辆,年增速由2010年的24.3%降至2017年的2.2%。同时,调控政策还有力地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示范应用,促进了车辆能源结构优化。目前每年10万个小客车指标配额中有6万辆是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第一个新增新能源汽车数量超过燃油车数量的城市。为落实新版城市总规要求,本市还将继续严格控制机动车的增长,到2020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要控制在630万辆以内。

     3、分区制定拥车、用车管理策略

     问:未来公交都市建设有哪些规划?

     答:计划到2020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提高到1000公里左右;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里程提高到1000公里,运行速度和准点率将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中心城绿色出行(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比例达到75%。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本市将按照控拥有、限使用、差别化的原则,划定交通政策分区,实施更科学、更严格、更精细的交通需求管理。综合利用法律、经济、科技、行政等措施,分区制定拥车、用车管理策略,从源头调控小客车出行需求。到2020年小客车出行比例和车均出行强度降幅力争达到10%至15%,到2035年降幅不小于30%。





 
  浏览次数:
】【打印】【关闭